香港的新为正在游戏改写规则风口什么说D
最近参加香港金融科技周的朋友们可能都有同感——会场内外最热的词不是RWA,而是DePIN。作为一个观察行业多年的老手,我不得不说,这种转向着实让人感到意外又兴奋。 记得11月2日那天的主会场,Arkreen团队的分享让我这个老金融人眼前一亮。这个把太阳能板发电数据上链的项目,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的震撼。创始人Leo Lin那句"我们要连接全球数百万可再生能源资源",可不是空话。现在他们和HashKey的合作已经初见成效,香港屋顶上的太阳能板正在变成一个个微型"矿机"。 更有意思的是肖风博士在社交媒体透露的内幕:香港财库局的官员们对DePIN项目"特别喜欢、特别兴奋"。这让我想起去年RWA概念刚火起来时的场景,但显然这次政府的热情要高涨得多。陈浩濂副局长在台上谈论Web3如何解决实体经济难题时,眼中的闪光绝对不是装出来的。 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DePIN这个概念时,我也觉得不就是给老概念换个新马甲吗?比特币挖矿、Filecoin存储这些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。但深入研究后才发现,这次真的不一样。 我采访过的一位资深投资人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:"传统RWA就像把老房子重新装修挂牌,而DePIN则是在建一个全新的智慧社区。"房产token化带来的增值空间确实有限,但像Arkreen这样构建能源数据网络的项目,想象空间可就大得多了。 更关键的是合规问题。记得去年帮朋友处理一个STO项目时的各种头疼,相比之下DePIN项目确实要顺畅得多。彭昭说的没错,这种去中心化模式不仅降低成本,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更公平的竞技场。 今年香港在DePIN领域的动作确实让人印象深刻。4月份Hashkey和Arkreen发起倡议时我还持观望态度,没想到短短半年,数码港就已经聚集了20个DePIN创业项目。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个正在讨论中的DePIN应用链——这可能会成为香港Web3生态的一张新王牌。 肖风博士对香港法律环境的分析特别到位。我在香港工作这些年,亲眼见证过好几起市民告赢政府的案例。这种"法无禁止即可为"的普通法精神,对创业者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的保护伞。 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更是个妙招。上周去深圳参观时就看到好几家企业在为香港DePIN项目提供硬件支持,这种"香港设计+深圳制造"的模式,让我想起了80年代香港制造业的黄金时期。正如肖风所说,这次我们要做的不是服装玩具的转口贸易,而是数字经济的"前店后厂"。 看着香港特首施政报告里32次提到大湾区,我突然意识到:这轮DePIN热潮可能不仅仅是技术革新,更是香港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位自己的绝佳机会。作为一个见证过香港多次转型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说,这次他们可能真的找准了方向。香港为何对DePIN情有独钟?
DePIN凭什么打败RWA?
香港的"前店后厂"新模式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艰难爬坡:26,500美元这道坎能跨过去吗?
- 夜空中的Web3梦想:新加坡无人机秀点燃区块链热忱
- 加密市场投资新思维:当华尔街老炮遇见区块链新贵
- Robinhood Bot:一个让加密交易变得轻松有趣的小帮手
- 深夜币市风云:鲍威尔一句话引发的疯狂24小时
- Telegram Bot:DeFi交互的革命性突破
- 比特币ETF热潮:当华尔街遇上加密世界
- 稳定币江湖:为何USDC和DAI总是掉链子?
- 数字货币市场周末异动:以太坊强势上攻,比特币能否绝地反击?
- 32亿美元加密资产抛售在即: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还是反应过度?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寒冬:交易量骤降背后的深度观察
- 币市风云:9月8日行情复盘与投资启示
- 市场脉搏 | LDO与XLM的最新技术形态解读
- AI与Web3:一场打工人与算法的生存博弈
- Pendle的逆袭之路:如何用创新的收益代币化撬动RWA万亿市场?
- DeFi时代的金融革命:Littlemami Labs如何抢占下一个万亿市场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美式暴击: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何突然崩盘?
- 比特币现金跌破190美元:关键时刻来临
- 灰度CEO涉嫌操纵GBTC内幕: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游戏?
- Base生态基金首轮投资:这些新兴项目将如何重塑链上世界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