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革0到0的从之路借贷进化市场
作为一名在DeFi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见证了去中心化金融如何一步步改变我们与数字资产的互动方式。现在的DeFi借贷市场就像一片新大陆,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探险者前来淘金。但在这片看似繁荣的土地上,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。 记得2017年第一次接触EthLend(Aave的前身)时,那种点对点借贷的新颖模式让我眼前一亮。就像在淘宝上买卖商品一样,借款人和贷款人可以直接"讨价还价"。理论上,这种模式能消除中间商赚差价,让双方都获得更好的利率。 但现实却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。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想借出一笔ETH的经历——设置好利率后,就像把瓶子扔进大海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匹配的借款人。更糟的是,资金一旦借出就被冻结,想临时取回简直是痴人说梦。在加密市场这个24小时不停歇的赌场里,这种流动性束缚简直要人命。 当Aave和Compound带着资金池模式登场时,整个DeFi圈都沸腾了。终于可以像银行存钱一样简单!我清楚地记得2019年第一次使用Compound时那种畅快感——存款、生息、随时提现,一站式搞定。 但这种模式也有自己的"先天不足"。就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任何抵押品的价格暴跌都可能让整个协议陷入危机。去年Luna崩盘时,有多少贷款人夜不能寐?更让人头疼的是,为了控制风险,这些平台对新资产的上线极其谨慎,导致我们这些"老韭菜"只能围着那几个老掉牙的稳定币和ETH打转。 后来出现的隔离池模式,比如Beta和Euler,试图解决这些问题。这就像把一个大池子分隔成若干个小池子,风险被隔离开来。听起来很美,但用起来却很糟。 我曾在Rari Fuse上为了借出几种不同的资产,不得不像打地鼠一样在十几个池子间来回切换。更让人崩溃的是,每个池子的流动性都是割裂的,经常遇到想借的资产没额度,有额度的资产不想借的窘境。 当我第一次接触Omni协议时,不禁感叹: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解决方案吗?它就像一位高明的厨师,把P2P的灵活性、资金池的便利性和隔离池的安全性完美融合在一起。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你可以像点菜一样选择只接受ETH作为抵押品,同时又能享受整个平台的流动性。更妙的是,当有人用高风险资产(比如MEME币)借款时,你能自动获得额外的风险溢价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"大锅饭"式的利率。 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崩盘的老兵,我深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。Omni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每个人都能定制自己的风险偏好,而不是被协议强行"平均"。 9月28日,Omni将在Sepolia测试网上线。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体验这个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协议了。如果你也厌倦了在DeFi借贷中的种种妥协,不妨和我一起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。毕竟,在这个快速进化的领域,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P2P模式: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
资金池模式:进步与局限并存
隔离池:治标不治本
借贷4.0:鱼与熊掌兼得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货币市场大地震:20万投资者一夜归零,牛市神话破灭?
- 18亿灰飞烟灭!币圈过山车行情背后的博弈
- 加密行业抢跑5年,华尔街能否后来居上?
- 12万枚比特币不翼而飞:一场价值145亿美元的加密大劫案
- 币安放养市场?战略长的一番话透露行业新思考
- 比特币12万只是开始?市场疯狂背后的投资机会解析
- 抓住加密新周期:火币HTX12周年这份金狗清单值得收藏
- 揭秘:特朗普家族320亿加密帝国的幕后推手是币安赵长鹏?
- 8月26日加密市场深度分析:反弹or继续下探?
- 当监管者成为革命者:一位SEC高官的惊人觉醒
- 8月9日数字货币行情观察:BTC与ETH最新走势解读
- 以太坊蓄势待发:4000美元大关近在眼前?
- 加密货币的匿名困境与投资迷思:一位老韭菜的思考手记
- 币圈风云:比特币反弹乏力,周末行情或将决定后市走向
- 揭开BMNR们资金游戏背后的数学真相
- 《链上大玩家》第一季落幕:一场Web3与综艺的浪漫邂逅
- 深夜伏击后的市场走向:洪伟实战复盘与早盘策略
- 金融界的罗宾汉:这位38岁CEO如何用加密货币改写华尔街规则
- 70后创业者的坚守:在AI与加密革命中寻找第二春
- Web3的未来:从数字社区到实体国家的奇妙旅程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