析的洞深度剖能合合漏李鬼智l组约中1与攻警惕击
就在上周,Web3开发平台thirdweb爆出一个惊人消息:他们发现预构建智能合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所有基于这些合约部署的ERC20、ERC721和ERC1155代币都面临风险。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在加密货币圈炸开,因为这意味着大量项目可能都在"裸奔"。 我记得那天是12月7日,ETH主网上的Time代币突然遭遇闪电攻击。攻击者只用了几个简单操作就卷走了19万美元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作为安全研究员,我当时就意识到:这绝不是个案,而是系统性风险。 深入了解后发现,问题的根源在于两个看似无害的标准组件:ERC-2771和Multicall。ERC-2771就像是个快递小哥,帮用户代发交易;Multicall则是个打包工具,能把多个操作压缩成单笔交易节省手续费。但当这两个"好帮手"凑在一起,就变成了黑客的利器。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黑客伪造了一份快递单(恶意calldata),让代币合约误以为这是其他用户发来的包裹。更可怕的是,他还能让合约把包裹里的内容(比如销毁代币的指令)当作是收件人自己下的单! 具体来说,攻击分三步走: 1. 黑客先在Uniswap上用5个WETH换了3.45亿Time代币——这看起来就像普通用户在交易 2. 接着通过Forwarder合约玩了个"魔术",让Time合约以为是流动性池自己在销毁代币 3. 最后高价卖出第一步获取的代币,轻松套利94个WETH 这里的关键在于EVM处理call调用时的一个特性:它会严格按照给定的偏移量截取数据。黑客精心构造了一个偏移量38、长度1的参数,就像在快递单上做了特殊标记,让合约"误读"了内容。 更讽刺的是,合约的安全检查机制完全被绕过了。因为Multicall使用了delegatecall,isTrustedForwarder检查时看到的msg.sender竟然是Forwarder合约自己的地址,这就给了黑客可乘之机。 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: - 千万不要同时使用Multicall和ERC2771Context这两个库,它们就像化学实验室里不能混放的试剂 - 如果业务必须使用,至少要严格检查calldata长度,或者改用OpenZeppelin官方的最新版本 - 项目上线前一定要做全面的安全审计,这种组合漏洞在单独测试时很难发现 这次事件再次证明,在DeFi世界里,安全的边界往往就在于那些看似无害的标准组件的组合方式。作为开发者,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,因为黑客总是能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口。漏洞是如何被发现的?
漏洞攻击原理详解
技术细节揭秘
安全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TRB暴涨背后:一个资深玩家的深度解读
- 比特币减半前的震荡期:是陷阱还是天赐良机?
- 11.20周K线行情解析:警惕冲高回落风险
- 世界币的未来悬而未决?深度剖析Sam Altman的加密乌托邦实验
- 稳定币:从野蛮生长到合规竞赛的华丽转身
- 当人工智能遇上区块链:Fetch.ai的4亿美金豪赌
- 63亿美元!JustLend DAO站稳DeFi赛道C位
- 3WX:我是如何在加密寒冬中找到的财富密码
- 9.11行情观察:市场犹如过山车,抄底or做空?
- LSD赛道风云:三大变革正在重塑质押生态
- ALGO暴涨背后:一个被低估的加密新星正在崛起?
- NFT市场周报:CryptoPunks强势反弹 迪士尼入场引发热议
-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
- 液流电池能否靠低成本突围?储能行业迎来关键转折
- 揭秘中国顶尖咨询公司的崛起密码:一家本土企业的逆袭之路
- LSD赛道风云:三大变革正在重塑质押生态
- 网易数字文化中心凭什么打动《财富》评委?这波文化数字化操作太秀了
- 以太坊市场惊现过山车行情:多空双杀背后的市场博弈
- 加密货币投资亏损如何报税?美英加三国实操指南
- 区块链界的名古屋论剑:IOST与HashKey DX共创Web3开发者盛会
- 搜索
-